在影视特效制作中有哪些常用的后期制作技术?

发布时间:2020-05-26 14:07阅读次数:
分享到:
你还记得第一次看特效大片时的震撼体验吗?不论是经典科幻大片《阿凡达》还是真人迪士尼电影《狮子王》都给我们带来了非同寻常的体验。如今我们已对电影中的特效习以为常,但对于电影制作人来说,这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却要在背后付出一年甚至数年的心血。

随着特效技术的进步与发展,人们对特效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流程也日趋成熟,下面带大家看看一些影视特效中常用几种制作技术。


虚拟角色

电影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或难以控制的角色或场景,比如今真人版《狮子王》中的动物角色们,而这时候就需要虚拟角色出场了。

▲《狮子王》真人版

运用计算机生成图像(Computer-generated imagery ,CGI)技术制作动画形象就可以让剧组不用围着一群动物团团转,或为已经灭绝的恐龙而发愁了。

▲《侏罗纪公园》:第一部大规模使用
CGI动物形象的电影

不仅是动物形象,各种天马星空的“想象”你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创建三维CGI模型实现。

▲《阿凡达》中一株潘多拉星球植物
由100万个CG图形组成

在形象设计完成后特效团队需要通过数字化连接CGI模型的各部分让模型动起来,就好比给提线木偶搭线,这个过程就叫做“绑定”。完成绑定后,动画制作者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操控模型的一举一动,并置于电影场景中。
▲GCI动画制作



动作捕捉

与CGI技术制作的完全虚拟角色不同,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将演员化身为电影设定的角色,比如《阿凡达》中潘多拉星球的居民和《阿丽塔》中的半机械人形象都是源于对真人演员表情和动作的捕捉。
▲《阿丽塔:战斗天使》中
使用的动作捕捉技术

演员需要穿上一种布满位置跟踪标记点的捕捉服。在运动物体的关键部位设置跟踪器,由系统捕捉跟踪器的位置,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三维空间坐标的数据,最终映射到计算机生成角色的虚拟骨架上。



绿幕幕后

绿幕的出现极大方便了后期特效的制作,这种绿幕(有时也用蓝幕,如天气预报)是用来“抠像”的,也就是将拍摄的形象在后期处理时从背景中抠出来。为了便于抠像,就要使演员或道具与背景形成较大的色彩反差,而演员正常肤色中绿色或蓝色的元素是最少的。

▲摄影棚的绿幕

并且多数摄像机的感光芯片对绿色是最敏感的,用绿色背景比较能够突显对比度。在电影形象被“抠”下来之后,就可以让制作组自由发挥置换场景或替换元素。

▲从绿幕中“抠”下直升机后置换背景

模拟场景

水、火和烟雾虽然是现实中就存在的,但是要想达到“水漫金山”或“火海燎原”的灾难场景难度就大了。因此,设计师会使用一些带有粒子效果的软件,生成不计其数的粒子,通过设定粒子大小、形状、颜色以及运动模式来“指挥”它们模拟成火山、沙尘暴或瀑布。

▲模拟湍流

▲《死侍》中的模拟火焰
电影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,用科技将导演心中的艺术具象化。自《阿凡达》以来,电影从业者从未停止过对更好影视特效的探索与追求,前人栽树后人乘凉,这些不断更新迭代的特效技术为电影从业者留下了宝贵财富,他们为这个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创新与丰富的经验积累,对世界电影技术的发展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!
上一条: 云计算时代:私有云与公有云哪个更适合我们?
下一条: 工业光魔开启绿幕时代